培训动态/NEWS
首页 > 咨询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山东师范大学善国实验小学: 相聚和美,感受思维的碰撞
发布时间:2019-10-28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善国实验小学  ▏阅读: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9—20日,山东师范大学善国实验小学刘丽、侯天秋老师赴徐州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四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徐长青、吴正宪、黄爱华、罗鸣亮、张宏伟等九位专家带来的课例和讲座。阵容庞大,课堂异彩纷呈,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艺术化。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通过一个握手的生活情景巧妙诠释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课堂上以基本知识入手,用描述性的语言定义乘法分配律。拟人的故事,握手的游戏,学生轻松感知两类数发生的关系,让每一个数字都是活生生的故事。最后让学生扮演小角色进行知识的拓展,理解乘法分配律与数的形式无关。

张宏伟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用一支粉笔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思考关于相向而行的问题。他认为猜和想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体验为中心,以孩子思维为中心。这节课还给学生开拓了新视角,让学生的回答也脑洞大开,学生乐在其中,积极思考,数学的美不言而喻。

在罗鸣亮老师执教的《近似数》一课中,一开始抛出三个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思路,大量运用猜摩托车价格的情境引发孩子的思考,用数轴直观形象,明白四舍五入的道理。罗老师的课,为我们打开了教学的一扇窗,数学就是需要讲道理的课堂。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以什么是方程?怎样列方程?两个大问题为导向,通过左手和右手的肢体语言深刻理解等式的特点。在学生编连环画故事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找到平衡关系正确列方程。这一堂课,学生不仅认识了方程,更学会了如何找等量关系,为后面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计算复习课》,一节非常朴实的课,以学生为主体,由分水果糖的故事引出加减乘除的复习课。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平台,深入探究加减乘除的意义,环环相扣进而总结出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整节课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加减乘除的本质,激情澎湃,学生由困惑不解到恍然大悟。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秘密》一课中,以还原三角形玻璃的情境导入,以清晰的谈锋引导学生,教授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整节课引导在前,指导在后,学生畅所欲言,由百花齐放到充分表达想法,最后真正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敢于妥协,勇敢的走向真理。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再认识》,以借助一组QQ聊天对话,引导学生从“考试怎么样”来一步步探索平均数的含义,带领学生了解平均数的趋中性和敏感性及两种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挖掘隐藏在平均数背后的数学思想—有生活的教学就是有情感的教育。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一开始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构建属于自己的“什么是放大”。随后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与观察中进行比较,进而不断的自我修正,达到对放大和缩小的深度理解。

刘延革老师执教的《推理解决问题》,以“猜年龄”初步感知推理的过程,以“找工作”告诉学生既要用生活经验也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以“赛车比赛”告诉学生学会整理简化有用的信息,理清关系。刘老师教态亲切,教学语言娓娓动听,师生互动频繁,真正呈现一堂充满生活化、艺术化的数学课。

相聚和美,走进名师课堂,理解了教师只有读懂学生,教学才有温度,教师只有读懂数学,教学才有深度。

学习感受

两天的观摩学习,深刻感受着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告诉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成为会学习的人。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学习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让教学“活”起来。        

 ——刘丽

和美课堂,美美与共,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一场思维的碰撞。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在这些名师身上,使我懂得了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激发孩子思维潜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合作力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侯天秋

撰稿:刘丽、侯天秋  摄影:刘丽、侯天秋


 


侯天秋与刘丽两位老师合影留念

 


贲友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吴正宪《计算复习课》



XML 地图